河豚
紫色東方鲀
形態(tài)特征
體光滑,無小刺.無瘤狀突起。側線發(fā)達,上側位,至尾部下彎于尾柄中央,側線具分支多條。體側下緣具皮皺。背鰭略呈鐮刀形,始于肛門后緣上方;臀鰭與背鰭同形,起點稍后于背鰭起點;胸鰭寬短,近方形;尾鰭截形。體棕紫色,腹面白色。體色隨魚體生長而變化:體長150毫米以下時體具白斑;體長150~240毫米的中等個體,白斑縮小,深褐色底色擴大,漸呈現以黑斑為主;體長250~360毫米者,黑斑縮小,散布成小黑點;體長360~500毫米的大型個體,黑斑漸消失,呈一致棕紫色或紫褐色。胸鰭后上方體側處有一圓形大黑斑,周圍淡白色。背鰭基部兩側有一圓形大黑斑。臀鰭及胸鰭灰褐色,幼小個體也有小黑點分布。背鰭及臀鰭灰黃色。
背鰭條14~15,臀鰭條12,胸鰭條14~150。體亞圓筒形,向后漸狹小。體長為體高的3.4~3.6倍,為頭長的3.4~3.9倍。頭中長;頭長為吻長的2.6~2.9倍,為眼徑5.3~5.5倍。額骨長與寬約相等;額骨縱走隆起線向側方延伸,呈淺弧形彎曲,達額骨游離邊緣前部。吻圓鈍,吻長為眼徑的3倍,約與眼后頭長相等。眼小,上側位,眼間隔寬平,約為眼徑的3~3.5倍。鼻孔每側2個,鼻瓣呈卵圓形突起??谛。拔?,上、下頜約等長,唇發(fā)達,邊緣細裂。上、下領各具2個喙狀牙板,中央縫顯著。鰓孔大,弧形,側位,位于胸鰭基底前方。鰓蓋膜白色。
分布范圍
各種河鲀分布于太平洋西部。我國的南海、東海、黃海、渤海及鴨綠江、遼河、長江、錢塘江、珠江等各大河流都有產出。
栽培技術
1、建立適宜的養(yǎng)殖環(huán)境:東方鲀適應溫度較高的海水環(huán)境,因此需要較高的水溫。一般來說,最適宜的水溫范圍為26攝氏度至30攝氏度。養(yǎng)殖場應該選擇具備這樣溫度的地理位置,或者采取有效的加熱設備維持水溫。此外,養(yǎng)殖場應該有足夠的水源供應,保證水質清潔。
2、選擇健康的種魚:選擇健康的種魚是養(yǎng)殖成功的關鍵,應該選擇沒有疾病、沒有受傷、活力充沛的種魚。
3、合理投喂飼料:東方鲀是肉食性魚類,應該投喂小蝦、小魚、蟹肉等動物性飼料。同時也可以投喂一些配合飼料,但要注意飼料的質量和數量。
4、做好日常管理:日常管理包括定期換水、消毒、觀察魚的生長情況等。要保持養(yǎng)殖場內衛(wèi)生整潔,及時清理殘餌和死魚,防止疾病傳播。
主要價值
肉味腴美,但其卵巢、肝臟、血液中均含劇毒,須經嚴格去毒處理后方可食用。在亞洲某些國家,特別是日本人有喜食河*的傳統(tǒng)習慣。河鲀魚肉可鮮食也可加工制鹽干品和罐頭食品。遼寧等地產的艇巴魚干是名特水產品之一。此外,河鲀之皮可制取工業(yè)用明膠和皮革;肝可熬工業(yè)用沒;卵和卵巢可提取毒素制成醫(yī)用鎮(zhèn)靜劑和農藥?,F在我國沿海地區(qū)不少漁民還開展河鲀魚養(yǎng)殖,以活魚出口日本等國家,經濟效益甚佳。
生長習性
紫色東方鲀是暖溫性近岸底層肉食性海洋底棲魚類,行動較遲緩。主要攝食蝦、蟹、貝類、小魚、泥鰍等,活動于水深15-30米海域,有時也進入淺水區(qū)。具有季節(jié)洄游習性,每年4-5月、9-10月集群由外海游向近岸,形成漁汛。
功效作用
1、補腎溫脾:紫色東方鲀的肉甘、咸,溫??梢杂糜谥委煾雇赐聻a,腰腿酸弱。
2、強健筋骨:紫色東方鲀的肉富含蛋白質、維生素和多種微量元素,可以幫助強健筋骨,提高身體免疫力。
3、補中益氣:紫色東方鲀的肉富含多種氨基酸和微量元素,可以幫助補中益氣,調理身體內部環(huán)境。
4、增強記憶力:紫色東方鲀的肉含有豐富的磷脂,可以促進腦部發(fā)育,增強記憶力。
營養(yǎng)成分
蛋白質含量較高,脂肪含量較低,且包含人體必需的氨基酸和微量元素。含有豐富的多不飽和脂肪酸,對心血管健康有益。含有較高的維生素A和維生素D,有助于維持骨骼健康和視力。含有較高的能量,可以提供人體所需的能量。
病蟲防治
紫色東方鲀的病蟲防治需要采取綜合性的措施,包括清潔衛(wèi)生、健康種魚選擇、定期檢查、優(yōu)質飼料使用、合理投喂、水體消毒等。對于已經出現的疾病,需要及時采取藥物治療,確保養(yǎng)殖的順利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