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植物大全> 魚腥草

魚腥草

時間:2023-07-17 14:20:00 來源:說植物網(wǎng)

  魚腥草(英文名HERBA HOUTTUYNIAE)是中國藥典收錄的草藥,草藥來源為三白草科植物蕺菜(拉丁學名:Houttuynia cordata Thunb.)的干燥地上部分。夏季莖葉茂盛花穗多時采割,除去雜質,曬干。

  草藥性狀:莖呈扁圓柱形,扭曲,長20~35cm,直徑0.2~0.3cm;表面棕黃色,具縱棱數(shù)條,節(jié)明顯,下部節(jié)上有殘存須根;質脆,易折斷。葉互生,葉片卷折皺縮,展平后呈心形,長3~5cm,寬3~4.5cm;先端漸尖,全緣;上表面暗黃綠色至暗棕色,下表面灰綠色或灰棕色;葉柄細長,基部與托葉合生成鞘狀。穗狀花序頂生,黃棕色。搓碎有魚腥氣味。

魚腥草.jpg

  地區(qū)分布

  魚腥草在歐洲、北美洲和亞洲東部及東南部都有分布。在中國,魚腥草分布于南方各省區(qū),在西北、華北部分地區(qū)及西藏也有一定分布,但人工種植的魚腥草主要在中國長江流域以南地區(qū)。

  生長習性

  生境狀況

  魚腥草多野生于草叢、田埂及背陰山坡中。其喜溫暖濕潤氣候,生長適溫為15~25°C,地下根莖部分比較耐寒,因此冬季霜凍后地上部分枯萎,地下莖仍能安全越冬。魚腥草在肥沃濕潤且空氣充足的土壤條件下生長較好,同時也能耐受瘠薄的土地[16],因此適宜華北、西北及長江以南各地栽種。

  生長變化

  發(fā)芽期:每到初春時節(jié),魚腥草會從地下的根莖冒出小芽。

  成長期:到五月下旬時,魚腥草生長至20~40厘米高,其蛋狀心形的葉片錯落生長。

  開花期:從夏初至夏末,莖頂端會長出花枝,并開出穗狀淡黃色的花。

  結果期:花期結束后,會長出近似球形的小果。

  冬眠期:霜降前,魚腥草的地上部分開始漸漸枯萎,但其地下根莖仍然存活,并在下一年的初春長出新芽。

  繁殖方式

  自然繁殖

  在自然生態(tài)系統(tǒng)中,植物有無性繁殖和有性繁殖等多種繁殖方式。《中華本草》中記載魚腥草以無性繁殖為主,也可有性繁殖,但其種子萌發(fā)率較低,約20%。魚腥草的不同居群之間的花粉的育性存在差異,且其自花授粉表現(xiàn)不親和,因此主要是異花傳粉。在魚腥草的胚胎發(fā)育過程中,胚囊中沒有胚乳細胞,能量提供依靠珠心細胞內(nèi)的淀粉粒。

  栽培技術

  無性繁殖

  無性繁殖是利用植株的營養(yǎng)器官進行繁殖,例如根莖繁殖、分株繁殖和扦插繁殖等方法。分株繁殖是將帶有分蘗的母株進行分株并種植,通過該方式繁殖的魚腥草易存活。根莖繁殖則是將魚腥草的根莖分成有2-3個的芽的小段置于土中待其出苗,由于根莖繁殖操作簡單方便,目前魚腥草傳統(tǒng)栽培中主要采用該繁殖方式。

  魚腥草的人工栽培中常出現(xiàn)種根使用混雜、病害嚴重、種根質量難以保證等問題,所以利用組織培養(yǎng)快速大規(guī)模地繁殖魚腥草極有應用前景。目前湖南農(nóng)業(yè)大學黃放等使用魚腥草莖節(jié)、葉片和側芽等組織作為外植體,并成功得到了組培苗。但由于魚腥草組織培養(yǎng)快速繁殖技術體系建立的研究還不夠完善,組培苗在生產(chǎn)上還未得以廣泛應用。

  有性繁殖

  有性繁殖是利用種子進行繁殖。然而魚腥草種子極小、千粒重約為50毫克,并且在17天之前的發(fā)芽率不到30%。

  中國國家中醫(yī)藥管理局研究所的研究人員黃燕俊等通過比較物理、化學方法對魚腥草種子萌發(fā)的影響,發(fā)現(xiàn)使用赤霉素處理可有效提高魚腥草種子的發(fā)芽率,其中使用濃度為250毫克/升的赤霉素浸泡種子72小時后的促進作用最佳。另外,魚腥草種子在果實成熟期采摘(即果實灰綠色、種子棕褐色,時間為8~10月),并于低溫下保存,能夠延長種子的活性,促進萌發(fā)。

  由于魚腥草在肥沃濕潤且空氣充足的土壤條件下生長較好,因此在播種后適當施加肥料,需要注意適時灌溉,保持土地濕潤,如果遇到雨季注意及時排水。

  栽培條件

  在2014年,西華師范大學的孫貴佳以不同生活環(huán)境中的魚腥草為研究對象,分析了其形態(tài)特征及主要有效成分含量的差異,為魚腥草的人工栽培提供了一定的技術指導。

  土壤:土壤中的含水量是栽培魚腥草的重要指標。魚腥草在溫暖濕潤的環(huán)境中長勢良好,根莖主要分布在25厘米左右的土層中,因此在整個生育期要保持土壤濕潤。如遇干旱季節(jié)要及時灌溉,以噴灌為宜。同時,在生長中也不能受澇害影響,雨季及時排水,避免澇害。

  光照:若光照過強甚至接近于全光照,即魚腥草生長于無高大樹木或灌木叢遮蔽的位置,植株會水分供應不足、產(chǎn)生的有機物來不及運走、植物呼吸消耗加快,從而導致光合產(chǎn)物利用率低,植株矮?。蝗艄庹者^弱,則植物光合作用過低,且魚腥草中主要有效成分黃酮類物質的積累與光照強度呈顯著的正相關。綜合考慮對魚腥草的生長和有效成分的積累,相對光照強度(草本層光照/裸地光照×100%)為60%的的光照環(huán)境較為適宜,這個條件既可以促進有效成分的積累,又可以避免強光對魚腥草生長的抑制,可以將單株魚腥草的有效成分收益最大化。

  病蟲防治

  在自然界中,植物會面對來自非生物和生物的脅迫,其中病原菌是造成植物病害的主要因素。

  白絹?。翰≡鸀辇R整小核菌(Sclerotium rolfsii),主要發(fā)生在莖基和地下莖。齊整小核菌首先侵染地下莖,導致莖表面布滿白色菌絲,莖基變?yōu)辄S色至黃褐色,地上莖葉變黃。發(fā)病嚴重后,魚腥草的莖部甚至周圍土地會出現(xiàn)大量籽狀菌核,直至整個植株枯黃死亡[25]。除常規(guī)的方法如輪作、噴灑化學試劑外,還可使用木霉菌株撒覆在病株基部,能有效地控制該病擴展。

  褐斑?。翰≡鸀閿M盤多毛孢屬(Pestalotiopsis sp.),主要發(fā)生于魚腥草葉片中部。病斑通常單個,少數(shù)有多個,呈棕褐色至淺棕色,外圍可能呈黃色。主要為梭形,直徑約為0.2cm,病斑中央的葉片在干燥條件下易破裂穿孔。在病害發(fā)生嚴重時,病斑明顯擴大并進一步導致植株枯死。在生產(chǎn)上可通過人為創(chuàng)造低溫或高溫的強酸性環(huán)境來控制魚腥草褐斑病的發(fā)生。

  魚腥草褐斑病病斑及癥狀

  葉斑?。翰≡鸀槿~點霉屬(Phyllosticta sp.),主要發(fā)生在葉面。在發(fā)病初期,葉面會出現(xiàn)圓形或不規(guī)則的病斑,病斑中間呈灰白色,有淺灰色霉,邊緣紫紅色。后期嚴重時,病斑擴大并融合在一起,導致病斑中心的葉片穿孔,葉片局部或全部枯死。發(fā)病后可使用甲基托布津溶液或代森錳鋅溶液噴灑[28]。

  莖腐?。翰≡鸀榱⒖萁z核菌(Rhizoctonia solani),主要發(fā)生在莖部。在發(fā)病初期,莖部出現(xiàn)長橢圓形或梭形病斑,并呈水漬狀。病斑呈褐色至暗褐色,中心顏色較淺,并且有小黑點或輪紋。發(fā)病后期莖部腐爛枯死。發(fā)病后可使用多菌靈粉劑或甲基托布津溶液噴灑[28]。

  蟲害防治

  斜紋夜蛾:幼蟲會蠶食葉片及幼嫩莖稈,造成魚腥草植株出現(xiàn)孔洞,并排泄糞便,造成污染和腐爛。防治斜紋夜蛾可以采用人工捕殺、燈光誘殺或農(nóng)藥噴灑等方法[25]。

  紅蜘蛛:幼螨、若螨和成螨均可在魚腥草葉片表面吸食汁液,導致葉片出現(xiàn)灰白或黃褐色斑點,嚴重時葉片枯黃脫落。當蟲害嚴重時可使用15%噠螨靈等藥劑進行噴施[25]。

  功用價值

  魚腥草享譽盛名,其在中國和東南亞地區(qū)作為藥物和食用已經(jīng)過數(shù)千年之久,被中國國家衛(wèi)生部定為“既是藥品,又是食品”的生物資源之一。

  藥用價值

  魚腥草在中國已有悠久的藥用歷史,《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記錄其性味辛,微寒。歸肺經(jīng)。魚腥草以帶根全草入藥。鮮魚腥草除去雜質后,迅速洗凈,切段,曬干,即得干魚腥草。在生產(chǎn)生活中可以通過品紅亞硫酸試液的變色實驗或薄層色譜的方法鑒定魚腥草。

  常見的魚腥草制劑有以下兩種:

  魚腥草注射液:由鮮魚腥草制成,使用時采用靜脈注射。

  復方魚腥草制劑:以魚腥草為主藥,輔以黃芩、連翹、金銀花和板藍根4味中藥組成的復方制劑。

  潛在毒性

  在臨床使用中發(fā)現(xiàn),部分患者靜脈滴注魚腥草注射劑會產(chǎn)生嚴重不良反應,因此需要對其進行更多的毒理學研究。

  食用價值

  在加工食用方面,魚腥草常常直接涼拌食用,也可以進行干制。采收時挖掘整個植株或地下莖部分,洗凈曬干后可用于泡制魚腥草茶。魚腥草茶無新鮮植株的魚腥味,其香味類似肉桂。在中國云南、貴州和四川等省份,魚腥草既是調(diào)味料,又可以通過涼拌、燉肉、煮粥、熬湯和炒制等方式入菜。魚腥草一般在春夏采集,使用清水洗凈后,可以通過沸水焯制的方式去掉苦腥味。

相關文章

養(yǎng)花知識
植物大全